維持生命治療
根據病人自主權利法第三條第一項,定義為:「任何有可能延長病人生命之必要醫療措施」,例如:心肺復甦術、機械式維生系統、血液製品、為特定疾病而設之專門治療、重度感染時所給予之抗生素等。
心肺復甦術
|
- 使用時機:當遭受意外或突發疾病時,在黃金時間內所進行的急救措施,以恢復人體正常的心跳與呼吸。
- 常見的急救措施:氣管內管插管、體外心臟按壓、急救藥物注射、心臟電擊、心臟人工調頻、人工呼吸等。
- 當生命來到末期或疾病狀態無法逆轉時:我們是否還要承擔因壓胸急救可能造成肋骨骨折、穿破肺臟肝臟等風險?即使心跳與呼吸恢復後,可能有大腦缺氧的永久性損傷,成為植物人狀態?
|
機械式維生系統
|
- 使用時機:當重大器官突發衰竭時,用以取代器官功能,爭取救命時間,有機會找出病因及治療方法。
- 常見機械醫療設備:葉克膜(暫時替代心臟功能維持全身血液循環)、呼吸器(經插管或氣切來替代肺臟功能)、洗肝機(暫時替代肝臟解毒過濾功能)。
- 當生命來到末期或疾病狀態無法逆轉時:是否還要使用機器無謂的延長我們的生命?且還要承擔機器使用後的併發症,例如產生血栓造成肢體壞死需截肢、引起感染敗血症等?
|
血液製品
|
- 使用時機:急性出血、大量出血、凝血功能異常、貧血或缺乏血小板等狀態,會提供輸血治療。
- 常見血液製造成分:紅血球濃厚液、全血、新鮮冷凍血漿、血小板濃厚液等
- 當生命來到末期或疾病狀態無法逆轉時:是否還要額外承受輸血後可能併發輸血不良反應(發熱發冷、蕁麻疹、呼吸困難、低血壓)或急性溶血等風險?
|
特定疾病之專門治療
|
- 使用時機:針對特定的疾病所使用的專門治療方法。
- 常見治療方法:洗腎(血液透析、腹膜透析)、癌症(化學治療、放射線治療、免疫療法、標靶治療、賀爾蒙治療等)、罕見疾病藥物
- 當生命來到末期或疾病狀態無法逆轉時: 是否還要面臨治療產生的疲倦、噁心嘔吐、皮膚黏膜受損、電解質不平衡等副作用,造成末期生活品質下降及增加受苦的可能?
|
重度感染使用之抗生素
|
- 使用時機: 清除或抑制外來微生物,緩解身體各器官因這些微生物感染後,引起之發炎反應及不適症狀(咳嗽、高燒、寒顫、疼痛等)。
- 常見治療方式: 依照感染源的不同,會給予適當種類的抗生素,途徑包含口服或靜脈注射
- 當生命來到末期或疾病狀態無法逆轉時: 抗生素可能只能暫時控制感染,而無法逆轉病情,是否還要承受可能有過敏或腹瀉等副作用,增加不舒適的環境?
|
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
根據病人自主權利法第三條第二項,定義為:「透過導管或其他侵入性措施餵養食物與水分」。
靜脈注射
|
- 使用時機:當無法由口進食或由腸胃道吸收營養。
- 使用方式:分為短暫性(打針)或連續性(吊點滴)將藥液或營養液等物質,直接注射到靜脈中。
- 當生命來到末期或疾病狀態無法逆轉時:是否還要接受此類的醫療,可能增加血管功能受損、感染、靜脈炎或靜脈血栓的風險?
|
鼻胃管
|
- 使用時機:當腸胃功能仍正常,但因為疾病或治療過程導致困難進食或無法自主由口進食。
- 使用方式:從鼻部放置管路至胃部,將食物以灌食的方式來提供營養需求。
- 當生命來到末期或疾病狀態無法逆轉時:鼻胃管雖然簡單方便,但可能造成鼻咽部不舒服、鼻竇炎、壓瘡、胃酸容易逆流(胃與食道交界處不易緊閉)而引起食道發炎、出血等風險,是否在有限的生命時間裡,不需要大量養分,但卻因此增加不適感?
|
胃造廔/胃造口
|
- 使用時機:腸道吸收功能正常,但因疾病而吞嚥困難,必需長期依賴灌食
- 使用方式:經內視鏡或手術,將管路一端置入胃部,灌食端固定於腹壁上
- 當生命來到末期或疾病狀態無法逆轉時:在生命有限的短暫時間內,人體僅需要少量的營養供給,是否還要接受此醫療,可能額外造成胃內容物滲漏、造口周圍肉芽增生、感染發炎、異味等不舒適?
|
拒絕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,我會餓死、渴死嗎?
- 雖然選擇不接受人工營養以及流體餵養,但藉由細心手工餵食,讓即將善終的人依個人需求,吃適量的真食物,包含水果、米飯等。
- 對於末期病人,因身體機能減緩,有時給予過多水分、養分,反而造成病人身體額外的負擔。
- 對某些病人來說,放置鼻胃管很不舒服,經常會無意識地拔管,因此手腕、腳踝需再約束捆綁,長期下來不僅病人味覺退化,也影響生活與照護品質。
採用「細心手工餵食(Careful Hand-feeding)」之優點
透過家屬及醫療照護人員之努力,讓高齡者、重病者經口攝取食物到最後一刻,近距離的接觸與關懷,讓其順利進食,避免病人嗆到或噎到,降低造成吸入性肺炎之風險、造口感染等情形,保障善終尊嚴與權益。